二樓村黨員干部在打鹽舊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?!”R云云 攝
今年以來,定邊縣鹽場堡鎮二樓村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,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使基層黨建與推動鄉村振興、壯大村集體經濟相融合,切實為高質量發展注入“紅色動力”。
打鹽精神永續傳承
“我宣誓,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,擁護黨的綱領,遵守黨的章程,履行黨員義務……”
日前,在三五九旅窯洞遺址,二樓村組織全村黨員鄭重宣誓,重溫入黨時的莊嚴承諾,提醒黨員們不忘初心、努力奮進。
“我生在這、長在這,聽老一輩講三五九旅打鹽的歷史,拉架子車、擔擔子、抬門板……他們艱苦奮斗、埋頭苦干的精神激發著我也應該過好自己的光景。”二樓村黨員王世強說。
王世強說的正是1940年八路軍三五九旅2000余名指戰員開赴定邊鹽場堡和邊區人民駐防打鹽的往事。他們一起開展大生產,艱苦奮斗、自力更生的紅色初心一直激勵著當地的人們。
今年59歲的老黨員秦秀珍,正是看到了村子的發展潛力,3年前與丈夫張文清回鄉干起了養殖業。夫妻倆每天拌飼料、倒水、喂羊……在此起彼伏的“咩咩”聲中忙碌著,目前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大戶。
“我從2021年開始養羊,最開始的17只羊是借羊還本返息的模式,當時一戶貸4萬元,4年還清,羊就是自己的了,現在已經發展到200多只。”秦秀珍說。
與此同時,二樓村不斷發展壯大種植養殖業,積極探索“黨建+合作社+產業”模式,將黨建引領融入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,帶動像秦秀珍這樣有想法的黨員群眾發展養殖業。
“目前,我們村羊子存欄1.5萬只,豬存欄1萬頭以上,牛存欄1000頭以上,玉米種植9800多畝,苜蓿2100畝,青燕麥2500畝,保證了飼草自給自足。”鹽場堡鎮二樓村黨支部書記周孝說。
推出黨性教育新模式
二樓村產業發展上后勁十足,是當地用心用情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的有力見證。近年來,二樓村將全村黨建資源化零為整、從零散到集中,同時運用現場教學手段,提升教育培訓效果,不僅塑形,更加鑄魂。
二樓村以互動培訓為主要方式,運用“課堂+基地”的實訓模式,搭建縣級、鎮街、支部、黨員四級平臺,規劃二樓村紅色文化長廊、三五九旅、紅色鹽湖等,實現互聯互通、相輔相成,利用紅色教育基地,把“支部建在點子上、黨員連在基地中”,同時邀請“兩優一先”人員,開展“向榜樣學習”活動,助推黨員黨性教育,讓廣大黨員和群眾聽得懂、學得會、用得上。目前,二樓村已成為傳承紅色基因、加強黨性鍛煉、堅定理想信念的“紅色打卡地”。
“今天我們深入三五九旅打鹽舊址親身體驗,感受到了先輩們打鹽的不易,此次活動結束以后,我會把艱苦奮斗、自力更生這種精神帶回到我們農業農村工作當中,做好‘三農’工作。”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第一黨支部書記康瑩說道。
“紅色二樓先鋒領航”作為定邊縣黨建教育示范基地項目,在紅色精神和綠色發展思路的引領下,打造了紅色教育“訓練營”、教育培訓“大課堂”,讓紅色資源“動”起來、“活”起來,也讓參觀者從“觀看者”變“參與者”,觸摸真實歷史。
“下一步,我們二樓村黨支部將依托‘紅色二樓先鋒領航’黨建品牌,形成品牌帶動,發揮協同效應,打造二樓名村、二樓名產、二樓名品、二樓名片,為打造宜居宜業、幸福和諧的新農村貢獻組織力量。”周孝說。
通訊員 盧云云 任啟瑞